有所思
佚名〔两汉〕
有所思,乃在大海南。
何用问遗君,双珠玳瑁簪。
用玉绍缭之。
闻君有他心,拉杂摧烧之。
摧烧之,当风扬其灰!
从今以往,勿复相思,相思与君绝!
鸡鸣狗吠,兄嫂当知之。
妃呼豨!(豨 一作:狶)
秋风肃肃晨风飔,东方须臾高知之!
译文及注释
译文
我所思念的人,就在大海的南边。
我拿什么赠给你呢?这是一支玳瑁簪,
上面装饰有珍珠和玉环。
听说他有二心,心里伤悲,拆碎它。
捣毁它,烧掉它!烧掉它,风把灰尘扬起!
从今往后,不再思念你,
我同你断绝相思!
当初与你约会时,不免引起鸡鸣狗吠。
兄嫂也可能知道了此事,哎……
听到屋外秋风声里鸟儿飞鸣,情绪更乱,
一会儿天亮了,我就会知道该怎么做的。
注释
何用:用什么。
问遗(wèi):赠与。
玳瑁(dài mào):龟类,外壳可制装
鉴赏
这是汉代《铙歌十八曲》之一。铙歌本为“建威扬德,劝士讽敌”的军乐,然今传十八曲中内容庞杂,叙战阵、记祥瑞、表武功、写爱情者皆有。清人庄述祖云:“短箫铙歌之为军乐,特其声耳;其辞不必皆序战阵之事。”(《汉铙歌句解》)本篇就是用第一人称,表现一位女子在遭到爱情波折前后的复杂情绪的。
开头五句写其对远方的情郎心怀真挚热烈的相思爱恋:她所思念的情郎,远在大海的南边。相去万里,用什么信物赠与情郎,方能坚其心而表己意呢?问遗,犹言赠与。她经过一番精心考究,终于选择了“双珠瑇瑁簪”。“瑇瑁簪”,即用玳瑁(一种似龟的动物)那花纹美观的甲片精制而成的发簪。“双珠”,谓在发簪两端各悬
创作背景
铙歌即军中乐歌。传说黄帝、岐伯所作。汉乐府中属鼓吹曲。马上奏,用以激励士气。也用于大驾出行和宴享功臣以及奏凯班师。铙歌本为“建威扬德,劝士讽敌”的军乐,然今传十八曲中内容庞杂,叙战阵、记祥瑞、表武功、写爱情者皆有。
参考资料:完善
1、
雅瑟、舟东编著.最美丽的古典诗词大全集:新世纪出版社,2012.08:133页
简析
《有所思》是一首杂言乐府诗。这首诗用第一人称,表现一位女子在遭到爱情波折前后的复杂的情感表现。此诗以“双珠玳瑁簪”这一爱情信物为线索,通过“赠”与“毁”及毁后三个阶段,来表现女子的爱与恨、决绝与不忍的感情波折,由大起大落到余波不竭。中间又以“摧烧之”、“相思与君绝”两个顶真句,作为爱憎感情递增与递减的关纽;再以“妃呼豨”的长叹,来联缀贯通昔与今、疑与断的意脉,从而构成了描写女子热恋、失恋、眷恋的心理三部曲。全篇层次清晰而又错综,感情跌宕而有韵致,极富艺术感染力。
盘古开天辟地
《三五历纪》〔两汉〕
天地浑沌如鸡子,盘古生在其中。万八千岁,天地开辟,阳清为天,阴浊为地。盘古在其中,一日九变。神于天,圣于地。天日高一丈,地日厚一丈,盘古日长一丈。如此万八千岁,天数极高,地数极深,盘古极长。故天去地九万里,后乃有三皇。
首生盘古,垂死化身。气成风云,声为雷霆,左眼为日,右眼为月,四肢五体为四极五岳,血液为江河,筋脉为地里,肌肉为田土,发为星辰,皮肤为草木,齿骨为金石,精髓为珠玉,汗流为雨泽。身之诸虫,因风所感。化为黎甿。
七哀诗三首·其一
王粲〔两汉〕
西京乱无象,豺虎方遘患。
复弃中国去,委身适荆蛮。(委身 一作:远身)
亲戚对我悲,朋友相追攀。
出门无所见,白骨蔽平原。
路有饥妇人,抱子弃草间。
顾闻号泣声,挥涕独不还。
未知身死处,何能两相完?
驱马弃之去,不忍听此言。
南登霸陵岸,回首望长安,
悟彼下泉人,喟然伤心肝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