田家四时·其一
郭祥正〔宋代〕
田田时雨足,鞭牛务深耕。
选种随土宜,播掷糯与粳。
条桑去蠹枝,柔柔待春荣。
春事不可缓,春鸟亦已鸣。
译文及注释
译文
农田在耕种的时节雨水充足,农民鞭打着牛耕地。
挑选的种子要合乎土质,播种糯米和粳米、
采集桑叶去除有虫子的树枝,温柔地等待春天的繁荣。
春天的农事不可以慢慢来,因为春天的鸟儿都已经鸣叫起来。
注释
鞭:用鞭子抽打。
深耕:一种耕作方式,耕地深度达到六、七寸以上。适度深耕有利于改善土壤,并可防止农作物倒伏,消灭杂草。
蠹:蛀虫。
简析
《田家四时·其一》是一首五言古诗。此诗开篇点明春雨充沛,为农耕提供了良好条件,并写出农民抓紧时机、勤奋耕作的场景;接着强调了因地制宜、精选种子的重要性,体现了农耕的智慧;而后写桑田管理,去除害虫是期待春天的繁荣;最后以春鸟的鸣叫催促人们抓紧春耕,强调了春耕时节的紧迫性。全诗以简洁明快的语言描绘了春日农耕的繁忙景象,具有一种生机盎然的氛围。
郭祥正
郭祥正(1035~1113)北宋诗人。字功父,一作功甫,自号谢公山人、醉引居士、净空居士、漳南浪士等。当涂(今属安徽)人。皇祐五年进士,历官秘书阁校理、太子中舍、汀州通判、朝请大夫等,虽仕于朝,不营一金,所到之处,多有政声。一生写诗1400余首,著有《青山集》30卷。他的诗风纵横奔放,酷似李白。 1431篇诗文 51条名句
读书要三到
朱熹〔宋代〕
凡读书,须要读得字字响亮,不可误一字,不可少一字,不可多一字,不可倒一字,不可牵强暗记,只是要多诵数遍,自然上口,久远不忘。古人云,“读书百遍,其义自见”。谓读得熟,则不待解说,自晓其义也。余尝谓:读书有三到,谓心到,眼到,口到。心不在此,则眼不看仔细,心眼既不专一,却只漫浪诵读,决不能记,记亦不能久也。三到之中,心到最急。心既到矣,眼口岂不到乎?
临江仙·梦后楼台高锁
晏几道〔宋代〕
梦后楼台高锁,酒醒帘幕低垂。去年春恨却来时。落花人独立,微雨燕双飞。
记得小蘋初见,两重心字罗衣。琵琶弦上说相思。当时明月在,曾照彩云归。(蘋 通:苹)
玉蝴蝶·望处雨收云断
柳永〔宋代〕
望处雨收云断,凭阑悄悄,目送秋光。晚景萧疏,堪动宋玉悲凉。水风轻,蘋花渐老,月露冷、梧叶飘黄。遣情伤。故人何在,烟水茫茫。
难忘,文期酒会,几孤风月,屡变星霜。海阔山遥,未知何处是潇湘。念双燕、难凭远信,指暮天、空识归航。黯相望。断鸿声里,立尽斜阳。